食糖与健康

更多
食糖与健康
位置:首页 > > 食糖与健康
食用糖和心血管病
发布时间:2013.04.25  来源: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 周北凡
  


    一般来说食用糖应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等。在中国人的膳食中直接使用最多的是蔗糖,蔗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它是一个双糖,分解后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一、为什么要提出食用糖和心血管病的问题?

    因为有研究报告提出量摄入蔗糖后,会使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升高,包括:1、蔗糖摄入过多会影响血脂代谢,使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2、蔗糖摄入过多会使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者不利。3、蔗糖摄入过高会造成超重肥胖,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为了考虑这些研究结果是否应纳入各国的居民膳食指南,国际科学界对于多项研究报告曾有过很多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结论大致如下:

  1. 在试验中,大量的糖摄入人体,固然可以影响血脂代谢,但在典型的西方膳食糖摄入量的条件下,并未见到这种现象。且个体对糖的反应很不一致,有不少研究显示,有些糖尿病患者,不论是1型或2者,可以自身防护由于大量摄入糖引起的血脂改变。

  2. 蔗糖是升血糖指数较高的食物之一,但简单地将碳水化合物分成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或复合的碳水化合物并不能预测其对血糖及胰岛素的反应,能很快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不论是简单的或复合的,都可以引起同样的血糖反应,某些精制的淀粉甚至比蔗糖的升血糖作用更强。水果或果汁中的天然糖份升血糖的作用与添加的糖相同。

  3. 超重和肥胖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外,最重要的是由于膳食热量的摄入超过了支出。蔗糖是一种纯热量的食物,不含其他营养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热量过剩。虽然代谢试验显示:膳食中最易导致肥胖的成分是脂肪而不是碳水化合物(包括简单和复合)。因为人体对来自碳水化合物的多余热量的储存能力很有限,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能促进其氧化;而人体对摄入过多脂肪产生的热量却不能促进脂肪氧化,而是直接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但值得注意的是糕点甜食不但含糖量高,而且含大量脂肪,加以吃过多的糕点甜食会减少膳食中谷类蔬菜等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从而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因此为了防止肥胖,应该限制糕点甜食。

    由于以上原因,目前西方的膳食指南中虽未规定对食用糖摄入量的具体限制。但在美国的形象化的食物指南锥形图中将甜食和食用油脂等一并列在应节制食用的宝塔最上层,意即不应过量。

二、北京和广州样本人群糖的平均摄入量:

    我们在一项和美国合作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中,从1982年以来曾对北京和广州某大企业工人和近郊农民进行过数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抽样调查,其中包括膳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糖的摄入量都大大低于西方人群。以1991年的食物成分表计算,1993-94年每人每天糖的平均摄入量(包括直接加糖和食物天然含糖)如下:

北京

广州

工人

农民

工人

农民

重量g

7.5

7.7

4.8

5.3

27.9

27.5

14.9

15.6

热量百分比%kcal

1.2%

1.6%

0.7%

1.0%

3.9%

4.8%

2.3%

2.7%

 

    上面的数字虽然只北方中年人的样本人群摄入量,但可以表明中国人目前糖的摄入量远低于西方人群,例如美国人均蔗糖摄入量可达总热量的25%。我国营养学会关于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中因为中国居民目前吃糖不多,未见其对健康的影响,而没有提出对食糖摄入量的建议。

三、目前中国人群食糖摄入量对血脂的影响:

    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等)发病的危险因素。甘油三酯升高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我们曾利用北京广州工农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膳食营养调查的数据,分析营养入量和血脂的关系。营养因素中包括蔗糖的摄入量,分析结果表明,个体膳食中蔗糖的热量百分比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没有显著关联。说明在中国人群中目前蔗糖摄入水平的差异对血脂水平未见不利影响。但我国一项不同地区13组人群的对比研究显示人群膳食中糕点甜食类平均摄入量与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为了防止超重肥胖和血清胆固醇升高,应限制高热量的糕点甜食的摄入量。

    以上是就一般的情况而言在中国目前的低摄入水平下,对于糖,不必谈虎色变。至于每个人由于他的健康疾病状况和代谢特点以及膳食结构不同,对糖的反应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对于个体还应该区别对待。另外对于糖和心血管病的关系的研究还有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糖摄入量和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和代谢综合症的关系等,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声明: 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不得私自用于商业用途。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站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非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电话:010-58568984、58568979  传真:010-58568974
E-mail:csa@chinasugar.org.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6号恒华国际商务中心C座1801-1805
华体会官方网站|协会章程|入会申请|数据报送
华体会网页入口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0888号-3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