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蔗糖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海南省糖业协会 海南省甘蔗学会
二〇二三年二月七日
糖料甘蔗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糖料甘蔗是西部市县众多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而海南岛处于热带边缘,全年光、温资源和降雨量都非常丰富,是我国最适宜甘蔗生长的地区,只要措施得当,提高甘蔗产量、糖分潜力巨大。2022年4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组织省糖协、甘蔗学会以及中国热科院甘蔗专家召开了“海南甘蔗生产发展规划”座谈会。2022年4月21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三年(2022-2024)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中将甘蔗产业列入11个潜力产业,重点培育发展。为了贯彻上述文件精神,推动我省蔗糖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促使蔗糖产业成为在经济、社会及生态三方面效益都显著且稳定、可靠的高效产业,助力蔗区乡村振兴事业,省糖业协会、省甘蔗学会经过认真研究,就当前我省糖蔗生产如何科学地恢复发展的问题,向全省甘蔗糖业界及各有关方面提出如下意见:
一、针对我省当前存在的对发展蔗糖产业缺乏共识、缺乏政府引导与扶持的情况,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蔗区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和蔗农、企业重振蔗糖产业的信心,把生产计划落实到田头
各蔗区有关方面要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蔗糖产业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一是蔗糖产业完全可以成为高效农业。历史事实早已证明,海南的甘蔗单产和蔗糖分都可以做到全国最高。1974和1979年崖县和澄迈县就曾经创造试验田亩产超过20吨的全国最高纪录;2019/20榨季海南全省平均甘蔗蔗糖分16.03%、平均混合产糖率13.90%(比全国重点制糖企业集团还高1.16%)。二是琼西地区撂荒山坡地较多且坡度不大,完全可以普及生产全程机械化,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甘蔗生产效率、降低甘蔗种植成本、解放劳动力。三是甘蔗糖业有着完善的产业链条和服务体系,政府和制糖企业可以较好地实现产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计划,巩固脱贫致富成果。事实上,龙力、长坡、海头、昌江等糖厂都是受到华体会网页入口通报表彰的全国糖业扶贫先进单位。四是琼西地区,交通不便,土地干旱,农作物商品率低,目前还很难找到可以替代甘蔗的更高效的经济作物,广大农民始终保持种蔗,收入不是很高但稳定可靠、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极低。五是海南岛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富硒土壤,新时代人们追求返璞归真保健食品的需要,生产天然、独特的富硒功能红糖,以及多功能保健糖拥有大量的潜力市场,更加可以利用自贸港建设优势,开拓国外糖制品市场。
希望全省甘蔗糖业界全体同仁能够根据海南蔗糖产业链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步骤,配合省农业农村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省糖业协会和甘蔗学会,有计划地认真地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制糖企业应该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及基层组织的支持,落实蔗糖生产计划、落实试验示范基地。蔗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等有关方面也都应该把甘蔗生产列入各自的重要议程,结合巩固扶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研究制定糖蔗生产发展规划,并以分片包干的形式把任务计划层层分解到每个乡镇、村委会、经济社,将甘蔗种植面积、植期、品种等下达、落实到每个农户和每个地块,并随时跟踪计划的完成情况。该种多少就种多少、能种多少就种多少,力争下个榨季各糖厂都能够“吃饱”并获得较大利润。
二、针对我省当前蔗源普遍严重不足的情况,各蔗区都应该千方百计帮助蔗农解决各种困难,早种、多种新植蔗,早管、管好宿根蔗
我省由于冬季一般都比较干旱,甘蔗的种植往往是春暖雨水较多之后才正式开始。然而,眼下我省各糖厂蔗源均严重不足,蔗糖产业濒临生存危机,如果不采取特别措施早种多种恐难挽危局。为此,希望全省各制糖企业和乡村基层组织,尽早地根据各自的糖蔗生产计划,全力动员并从各个方面支持蔗农群众尽可能地早种、多种并种好新植甘蔗,早管、管好宿根甘蔗。但凡能用的种苗一根都不要浪费,但凡能用的土地一块都不要浪费。
新植甘蔗,首要的是要留好留足种苗。各地砍收甘蔗时,都应留下尽可能长的梢头苗并妥善保存,良种种苗更要珍惜。希望各制糖企业结合推广良种,争取从湛江、广西等地采购回尽可能多的良种种苗提供给蔗农。动员广大蔗农,尽早备地备耕,一有机会立即下种。
甘蔗的种植务必重视质量、讲究科学,应该让蔗农明白:种就一定要种好,只种不管肯定亏损。如果像种植果菜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并实行精耕细作,甘蔗单产将大幅度提高,甘蔗也将成为高效农业。各地应该引导、帮助蔗农群众充分利用降雨之后抢种或创造条件抽水灌溉种植,全面推广地膜覆盖确保出苗率和肥、水的利用率,结合机械化作业进行合理密植。南华糖业集团最近正在加强临高、儋州、昌江等地蔗区的甘蔗种植示范项目建设,普及甘蔗生产的科学技术,并结合良种的推广,效果良好。
我省宿根甘蔗占比较大,但各蔗区对宿根蔗的管理向来都不太重视,导致宿根甘蔗长势差、单产低、宿根年限短,这种现象一定要彻底改变。为了保证甘蔗面积,今年凡是砍收过的甘蔗能够留宿根的都应该尽可能留宿根。而留宿根的甘蔗,一定要及早、用心管理。在上造甘蔗砍收过后就要尽快清园、开垄松土培土、施药杀虫、查苗补缺、施足肥料,并推行地膜覆盖,确保宿根蔗苗顺利生长。
三、针对糖蔗种植户均规模小、制糖企业与种植户之间关联度不够紧密的情况,全面推行订单农业,强化糖厂与蔗农之间的工农联盟,并努力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
蔗糖产业实施订单农业能够确保蔗农甘蔗交售的合法利益、抵御市场价格风险、获得政府和企业各方面的扶持并提高综合生产率,同时也能够保障糖厂的原料甘蔗供给,从而实现双赢。尽管现阶段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有的人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欠缺而难以推行,但它终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产品加工业的生存之道。甘蔗制糖业固有的“砍、运、榨一条龙”等特点使得推行订单农业、实行原料甘蔗的计划生产与供给尤为重要。各有关方面要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坚持不懈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不断提高蔗农群众的商品意识、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各制糖企业都应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和理顺制糖企业与甘蔗生产者关系的愿望,通过推行订单农业强化工农联盟,使糖厂与蔗农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要反复向广大蔗农朋友讲明这样的道理:通过签订合同来种植甘蔗,政府和糖厂才能放心地从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的全方位的精准的扶持与服务,帮助蔗农大幅度地实现降本增效,保价保量的收购甘蔗,消除蔗农的一切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各个蔗区都应努力通过政府近来的农村产业调整、撂荒耕地治理等活动,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对零星土地的合理整合,大力推行“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生产经营方式,引导生产者以现代化农业的理念与方式来建设上规模的甘蔗生产基地,鼓励能者发挥龙头作用,带动整片、整村、整乡镇的农民通过发展高效糖蔗生产共同致富。同时通过农机具、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来有效实现糖蔗生产的增收节支。
四、针对我省蔗农生产观念陈旧、栽培技术滞后的情况,依靠热科院和地方政府农技力量,努力普及良种良苗良法,集成推广轻简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从根本上实现糖蔗产业提质增效
我省的甘蔗生产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地理位置封闭,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甘蔗优良品种的推广和科学技术的普及都严重滞后,甘蔗生产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希望各蔗区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主动联系中国热科院和市县农技部门,有针对性地引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术,通过工业技术手段把科学技术融入到甘蔗生产中去,促使大家自觉采用良种良苗,接受先进技术,开展以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为核心的提质增效整装技术应用,不断提高甘蔗单产、糖分和产业综合效益,以期从根本上实现甘蔗产业的提质增效。
甘蔗良种的推广,最重要的是要加快推广业经多年反复试验证明是适合我省栽培的高产、高糖和抗倒伏、耐干旱的良种,并争取逐步做到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达到4:4:2左右;甘蔗良苗的推广,要以已获得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肯定与支持的甘蔗脱毒种苗为核心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满足各蔗区生产需要;甘蔗良法的推广,要力争集成推广轻简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推广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药”精准施用、节水灌溉及宿根蔗综合管理技术。
五、针对我省糖蔗生产机械化推进慢、综合机械化率偏低特别是机收率极低的情况,以机收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糖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破解糖蔗生产劳动力成本过高的“瓶颈”
糖蔗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毋需置疑的事实和业界广大同仁的共识。当前,我省的甘蔗生产正面临着劳动力严重匮乏甚至屡屡出现请不到砍蔗工的窘境。突破甘蔗生产劳动力成本过高尤其是砍收费用过高这个“瓶颈”,是推进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的环节。实现“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是甘蔗生产实现降本增效最为关键的措施。近年来,我省甘蔗生产中的机耕和下种乃至田间管理方面的机械化作业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各制糖企业从省外所引进的甘蔗收获机械化作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经过多次改进的甘蔗收割机械也更加科学、高效、实用,但与兄弟省区比较我们迈出的步伐还太小、太慢,不适应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形势。
海南西北部土地较为平缓,且冬春季干旱少雨,是我国最有条件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蔗区。希望各制糖企业主动争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的支持,快速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试验示范,引进、改造适宜的农业机械,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并以此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甘蔗种植业,推动甘蔗生产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我省各制糖企业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我们的意见是:第一,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本厂蔗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普及的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第二,近期应大规模地引进省外甘蔗机械来琼作业,并组织甘蔗生产大户和农机人员参观学习,以此带动本蔗区的甘蔗机收工作;第三,积极扶持培育本省的甘蔗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帮助他们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购置先进适用的甘蔗生产机械;第四,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推广应用甘蔗砍收和装载机械;第五,普及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农机农艺技术,除了做好蔗地的连片整合、平整和布局规划外,甘蔗品种的选择(尤其是株型应是比较直立的)、种植规格的安排等方面必须与之匹配,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第六,对制糖设备工艺进行必要的改造以便于机收甘蔗顺利进槽等。建议每家制糖企业都要立即开展机种、机管、机收甘蔗的试点工作,通过示范、培训,推动全省甘蔗生产尽快实现全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