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片区县、库区县,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挂牌督战县。这里缺土、缺水,石山面积占90%,人均耕地不足0.8亩,“买水搅浆建水柜”“石头缝里种粮食”“千山万弄行路难,云梯架在绝壁上”曾是大化的真实写照。2015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4万人,贫困发生率25.8%。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考察后认为,大化七百弄一带是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要脱贫,就要拔掉穷根。拔掉穷根,发展产业是最好的办法。作为大化县境内为数不多的大型国有制造业企业,达华制糖公司长期以来都是大化县脱贫攻坚事业的重要引擎,在上级公司农垦集团、广糖集团的坚强支撑下,通过产业力量,为大化县早日“拔掉穷根”,“摘掉贫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带动甘蔗种植业壮大起来,让稳定脱贫有支柱。作为国企,达华制糖公司坚决把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把助推扶贫开发纳入公司生产经营计划,还专门成立公司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推动地方发展、帮助农民增收作为自身使命,下大力气让大化县甘蔗产业壮起来,强起来。免息为蔗农提供肥料、农药等物资,扶持补贴地膜覆盖、大马力机耕和新品种推广,无偿对蔗区道路进行维修,扶持大化县发展甘蔗生产。到2019年,大化县甘蔗种植总面积将近7万亩,进厂原料蔗30万吨,实现农民种植原料蔗总收入近1.8亿元,企业实现利税2000万元以上,一直稳居大化县纳税企业的第二位,蔗糖产业成为大化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在壮大大化县域经济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带动制糖产业链壮大起来,让更多人有了就近就业机会。经过多年发展,大化县以达华制糖公司制糖生产为龙头,催化培育了种植、加工、销售、运输产业等一批配套产业链条,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社会财富。单单运输方面,每年达华制糖公司产品、原料运输费用就带到达到1500万元以上,一批中小型运输企业和驾驶人员有了发展依靠。同时达华制糖公司安排固定正式员工277人,榨季工90人,外包岗位劳务人员135人,榨季合计用工人数超500人,甘蔗砍收、种植劳务费达4000万元以上,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找到了稳定就业机会。
帮扶蔗农钱袋子鼓起来,带动一批贫困户脱掉了贫困帽。整个大化县,共有90个村3330户农户种植甘蔗,其中涉及21个贫困村1145户。在甘蔗种植业带动下,一批种蔗大镇、种蔗大户钱袋子鼓起来了。例如,大化镇的大调村,都阳镇的忠武村、武城村,岩滩镇的下皇村等4个村,户均年产蔗31.6吨,产值达到14000多元。大化县共和乡颁桃村农荣芬,糖料蔗种植面积66.5亩,进厂233吨,纯利润达53000元以上;大化县都阳镇忠武村覃敦,糖料蔗种植面积10亩,进厂60.9吨,纯利润约2万元,成为大力发展原料蔗种植而“拔穷根”“摘贫帽”的典型缩影。
在全国全区全力奋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大潮中,大化县已经锁定“2020年整县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达华制糖公司一定坚守使命,全力以赴,在大化县脱贫攻坚的伟大征途中持续作出应有贡献,用扎扎实实用产业发展,带动大化县加快脱贫摘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来自制糖企业的甜蜜“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