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工缺料运销不畅 制糖种蔗迟滞
应多方协力支持尽快复产复工
张哲晰 徐雪 马凯 朱亚伟
2019/20榨季糖业回暖,截至2020年1月底,食糖产销总体平稳,糖价持平略涨,但春节后,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处于生产旺季的南方甘蔗主产区陷于产得慢、卖得难、种不济等困境,甚至威胁到了下一榨季甘蔗种植面积及产量,由此观之,稳定企业与农户预期,稳妥推进复产复工应成为后期重点工作。
劳力缺乏,成本提高,制糖进度滞后
2019/20榨季,广西、云南、广东等甘蔗主产区制糖进程过半,受疫情影响,主要面临如下困境:一是砍蔗劳力缺乏。甘蔗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大,原本便紧缺劳力的砍收环节在疫情影响下雪上加霜。广西产区榨季后期剩余甘蔗总体分散、大户余蔗较多,疫情导致村庄多采取封闭式管理,劳力难以组织协调,砍蔗人手缺乏;云南“互助组模式”也因疫情影响,砍蔗不能及时到位支持复产。二是成本负担加重。由于甘蔗供应不足,糖厂大多减榨量生产,产能利用率不高,如广西产能利用率仅在30%-70%左右。三是生产进度延后。部分糖厂无法顺利获得辅料、配件,个别糖厂停工停产,严重影响榨季进度。如云南全省10家糖厂停产7-17天不等,产糖量减少4.96万吨。此外,广西由于蔗源不足,企业间“抢”原料蔗情况较突出。
短期来看,疫情突发将导致本榨季榨糖进度推迟、成本提高、市场秩序受影响。长期来看,尽管所有甘蔗都将入榨,但由此引发的含糖率及食糖产量变化有待观察。
需求低迷,渠道受阻,库存面临“超载”
2019/20榨季,甘蔗主产区尚处于销售重要时期,受疫情影响,食糖运销备受打击:一是销区需求低迷。由于经济发展暂缓、短期消费疲软,销区需求下降导致糖企销售停滞,价格逐步回落,资金回笼减速。二是食糖运输不畅。甘蔗主产区受封闭式管理影响,部分食糖运输车辆无法正常作业。如云南由于运输车辆难找、运输时间延长,导致运价同比增加40-60元/吨。三是库存面临“超载”。产品无法有效运销加大了糖厂库存压力,必须注意检查以防止库存食糖返潮融化结块。
目前,广西、云南遭遇阴雨寒冷天气,对糖厂提出了更高要求。短期来看,疫情加大了企业经营压力,特别是应对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长期来看,可能会改变行业格局,进一步加快行业优胜劣汰。
种植推迟,农资难得,波及下榨季生产
中国糖料种植主要集中于老少边穷地区,糖料作物是保障蔗农生计、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疫情影响春耕:一是蔗农种植推迟。受年前干旱与年后疫情叠加影响,广西蔗种调运、机耕整地工作严重滞后,因雇工困难,至今种蔗大户无法按计划种植甘蔗;云南也因农民工紧张,不能及时复工。二是农资运输受阻。多个蔗区主要道路不同程度封闭,肥料、蔗种无法及时配运送给农民,影响用肥、蔗种种植,延误农时。三是波及下榨季生产。疫情持续影响新植蔗翻种,加之砍收不及时影响宿根蔗生产,对下一榨季种植面积及产量将产生不利影响。短期来看,影响本榨季进度和甘蔗种植计划;长期来看,若不能及时复工复产,将波及下榨季生产。
多方协力,加速恢复食糖产业正常运转
针对当前突发疫情,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政府、企业、协会各展所长,共克时艰。
政府发力,多措并举渡难关。一是打通流通“经脉”。响应中央号召,结合当地实际,抓紧纠正部分县、乡、村不合理的断路做法,确保人员流动、物资和产品运输通畅,促进复工复产。二是发挥财政职能。结合地方实际,有序分类出台糖企支持政策,疫情防控期间,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予以税费减负、金融贷款、财政补贴等支持,特别是对在疫情期间有捐赠行为的企业,予以适当倾斜,通过维护企业运转,稳定农民预期,确保糖业稳定。
企业努力,稳妥有序复生产。一是防控生产兼顾。继续加强甘蔗生产、制糖全链条监管,防范疫情输入和传播,积极与“对点”蔗区沟通,力争实现疫期生产安全持续。二是借力网络拓销路。充分发挥电商等线上渠道优势,结合大数据合理安排产销进度,努力实现减存、降损、提效、增收。三是帮扶农户忙春耕。应明晰社会责任,统筹农资、服务农民、组织砍收,稳定农民与企业预期,实现双赢。
协会助力,协调保通畅。一是沟通企业调资源。发挥协会功能,组织行业力量,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做好引导和跨区域协调管理工作。二是沟通政企传信息。落实协会职能,向上反映疫情中收集到的行业问题、困难与期望,向下传达政府工作精神,积极作为,促使支持政策的形成更及时、精准,落实更迅速、有效。三是协调产销稳市场。发挥协会优势,收集发布产销信息,破解由信息不畅导致的“卖不出、买不到”。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